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唐代]:李白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公多有飘逸之兴致,我们一起共泛舟于沔城边。

时值秋季夜空阴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逊色。

座中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辉中,一意为欢为自古以来所无。

郎官喜爱这里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

诸君风流倜傥一如当年,英名将与大别山同存。

注释

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汉阳城内东南隅,明正德以后渐涸。

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

张谓:字正言,河南人,唐代诗人,时任尚书郎。夏口:即鄂州,今湖北汉口。

牧:州刺史。宰:县令。杜公、王公名皆未详。

练:白色的熟绢。

酹:以酒泼地。

郑圃:指管城县之李氏坡。管城唐时属郑州,故称。

大别山:《元和郡县志》江南道沔州汉阳县:”鲁山,一名大别山,在县东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东北汉江西岸。

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

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46-747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创作背景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当时李白流放夜郎。乾元元年,在今湖北武汉停留时遇到了老朋友张谓。当时张谓以天子使臣的身份出临夏口,地方长官沔州刺史杜公、汉阳县令王公,作东道主,一同欢宴沔州城南湖中。此诗就作于此时。

参考资料:

1、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57-260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鉴赏

  小序一百五十七字,诗五韵,共两百零七字。诗序互相补充,叙述简畅秀洁。开始,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叙述为郎官湖命名的经过;最后以赞作结。

  此诗首二句“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说他有逸兴,是作者对朋友高度的肯定和赞美。这两句交代与朋友们游湖之事。先表现湖光山色不亚于武昌,再说明良辰美景,兴致颇好。说明为湖命名因由。据说沔州南湖自李白更名郎官湖后,声名大噪,直至明代前期,“官湖月夜”为著名的“汉阳十景”之一。“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是这首诗中比较令人心动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湖名垂史的愿望。写湖也是写人,显示了诗人自信和豁达。

  南湖是无名的小湖,地方不过一城之隅,没有雕砌的楼台,但有天生的水月。而此时此刻,凉秋午后,月光如练,水天一色。天月水月,与人相随,光彻明媚,可入怀抱。故人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今夕何夕。诗人不禁觉得这里的月色极其美妙,兴味无穷:”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虽在流放途中,兴致亦未稍减。

  可是,南湖年年秋月,多少贤豪身历佳景,只因湖小而无名,无所称道。而第一个爱上南湖的,是尚书郎张谓,此便超越了古人。此湖,就应叫”郎官湖“。无名即有名,而首先引为知言的,是文士辅翼、岑静,两个无名无位的小人物,正说明论是确论,笔是妙笔。

  全诗”文小指大“,赞颂的不移的友情,标举了自然的奇美,也是一曲无名者之歌。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猜你喜欢

连日祁寒酷暑不定

钱之江

播晴弄雨帝能威,才了重裘又袷衣。莫怪小民无特操,申韩行事本无违。

赋西汉

唐代魏徵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洞山十咏 其八 透瓶泉

元代岑安卿

崖阴滴珠玑,清蓄鲛人泣。瓷罂汲新寒,满贮归须急。

外渗如方诸,中乾匪人吸。君看铅汞流,金铁犹漏湿。

昆岩

宋代林景熙

神斧何年凿,南山片石盘。

玉藏仙笥古,翠落县门寒。

戴胜词

唐代王建

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声声催我急种谷,
人家向田不归宿。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蜀府遇夏时教谕次韵叙德言怀

明代方孝孺

周道昔沦丧,凤鸟收其声。纷纷徇世士,各以智术鸣。

仲舒起西都,蜀汉有孔明。下帷谈正谊,濡走济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