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鉴赏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963篇)〕猜你喜欢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出自 五代 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出自 宋代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出自 清代 张惠言: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出自 宋代 吕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出自 宋代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
出自 宋代 晏几道: 《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