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杜甫的诗 > 蚕谷行

蚕谷行

[唐代]: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蚕谷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注释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

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农器:农用器具。《韩诗外传》卷九:“铸库兵以为农器。”

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

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蚕谷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至大历四年(769年)之间,确切年代难定,诸家说法不一。这时安史之乱基本上已扑灭,故杜甫希望战争早日停止,让战士都能解甲归田,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蚕谷行鉴赏

  杜甫晚年创作的这首《蚕谷行》诗汇聚了他一生许多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

  此诗开头四句:“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国外有《把剑铸成犁》的现代雕塑。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诗的形式把这种反战思想艺术地体现出来了。铜铁应当做成犁、锄,服务于和平生活,现在却做了杀人的武器、防身的铠甲。对这种反常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经诗人点出:甲胄应铸作农具。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物非所用!盔甲回炉铸而为犁、锄,使天下寸土皆得牛耕,才是物尽其用的人间正道。诗人没有直接痛斥战争,却用铠甲再造为犁锄的形象语言强化了反战思想。

  这是杜甫的理想主义。这是杜甫勾画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中劳动大众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所显示的思想、识见,即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耕作社会理想观念的巨大超越,同时亦是对他自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给予受体者的舍己奉献天下士子观念的超越。杜甫在这首诗中,直接给出了一个万城无甲兵的和平构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国及和谐社会诗意安居的画图。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五十多年生活历练由无数血泪与伤痛凝成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颗照亮历史时空的一颗诗的钻石,是杜甫和杜诗一切闪光理念的凝缩。因此,可以说《蚕谷行》一诗标志着杜甫卓苦艰辛的圣化之路的终结,标志着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总括。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杜甫的诗(1134篇)

猜你喜欢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清代曾国藩

猴鹤沙虫道并消,谁分粪壤与芳椒?昨来皖水三河变,堪痛阿房一炬焦。

勾践池边醪易醉,田横墓上酒难浇。

游侠篇 其二

魏晋张华

秦人不窥兵。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黄歇北适秦。

太子还入荆。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

偶成

明代贺钦

年老睡还少,夜长醒更多。土床烟火足,趺坐默吟哦。

警世

近代林豪

黑心人有马儿骑,岂可人无得意时。怕者不来来不怕,疑人莫用用不疑。

虾蟆想吃天鹅肉,老虎要吞蝴蝶儿。善恶到头终有报,得便宜是失便宜。

偶成折腰步潘乐乐韵

秦鸿

白鸟冲波没浩茫,海尘动见劫千场。病牛懒喘高吴月,断戟沈埋失鲁阳。

人馀骨髓犹思售,房竭农田岂忌荒。不信春锄百年上,官家躬劝事蚕桑。

十六字令

吴嘉谟

寒。日薄云轻午梦残。无人管,花影上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