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唐代。李端。 才子神骨清,虚竦眉眼明。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满堂归道师,众口宗诗伯。须臾里巷传,天子亦知贤。出诏升高士,驰声在少年。自为才哲爱,日与侯王会。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更闻仙士友,往往东回首。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孤帆淮上归,商估夜相依。海雾寒将尽,天星晓欲稀。潮头来始歇,浦口喧争发。乡树尚和云,邻船犹带月。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醮疏坛路涩,汲少井栏倾。别我长安道,前期共须老。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辞岛。怅望执君衣,今朝风景好。
[唐代]:李端
才子神骨清,虚竦眉眼明。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
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满堂归道师,众口宗诗伯。
须臾里巷传,天子亦知贤。出诏升高士,驰声在少年。
自为才哲爱,日与侯王会。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
更闻仙士友,往往东回首。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
孤帆淮上归,商估夜相依。海雾寒将尽,天星晓欲稀。
潮头来始歇,浦口喧争发。乡树尚和云,邻船犹带月。
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醮疏坛路涩,汲少井栏倾。
别我长安道,前期共须老。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辞岛。
怅望执君衣,今朝风景好。
才子神骨清,虛竦眉眼明。貌應同衛玠,鬓且異潘生。
初戴莓苔帻,來過丞相宅。滿堂歸道師,衆口宗詩伯。
須臾裡巷傳,天子亦知賢。出诏升高士,馳聲在少年。
自為才哲愛,日與侯王會。匡主一言中,榮親千裡外。
更聞仙士友,往往東回首。驅石不成羊,指丹空斃狗。
孤帆淮上歸,商估夜相依。海霧寒将盡,天星曉欲稀。
潮頭來始歇,浦口喧争發。鄉樹尚和雲,鄰船猶帶月。
到洞必傷情,巡房見舊名。醮疏壇路澀,汲少井欄傾。
别我長安道,前期共須老。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辭島。
怅望執君衣,今朝風景好。
唐代·李端的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 李端的诗(218篇) 〕
:
陆初望
鄱阳湖边停短桡,登山山石森岧峣。累累奇怪相轕轇,便逢名画难为描。
饥鹰侧翅摩九皋,怒猊攫爪窥云坳。立者如鹤伏者猱,涧边卧者如潜蛟。
鄱陽湖邊停短桡,登山山石森岧峣。累累奇怪相轕轇,便逢名畫難為描。
饑鷹側翅摩九臯,怒猊攫爪窺雲坳。立者如鶴伏者猱,澗邊卧者如潛蛟。
清代:
陆求可
蝶粉蜂黄,才过了、牡丹天气。朱槛外、石榴红绽,照人衣袂。
芳草堤边鸦影乱,垂杨岸上莺声碎。正新裁、纨扇手中携,槐阴憩。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
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莺聲碎。正新裁、纨扇手中攜,槐陰憩。
宋代:
武衍
月冷江空夜气浓,桂行飞下广庭风。
不知何处神仙过,鹤唳数声烟霭中。
月冷江空夜氣濃,桂行飛下廣庭風。
不知何處神仙過,鶴唳數聲煙霭中。
宋代:
赵鼎
花飞便觉春容减,一阵狂风满地红。可惜馀芳留不得,夜深人静月朦胧。
花飛便覺春容減,一陣狂風滿地紅。可惜馀芳留不得,夜深人靜月朦胧。
明代:
罗万杰
露下空山客袂凉,残荷新菊叠衰荣。池边宿鸟翻林影,竹里流泉杂磬声。
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对月不凄清。香瓯茗碗共深坐,一室萧然称野情。
露下空山客袂涼,殘荷新菊疊衰榮。池邊宿鳥翻林影,竹裡流泉雜磬聲。
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對月不凄清。香瓯茗碗共深坐,一室蕭然稱野情。
宋代:
冯山
万竹林间一径升,满岩金碧静香灯。飞泉散乱垂千尺,危阁攲斜拥数层。
雨气或从檐际落,风光时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读,合眼煎茶问老僧。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岩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檐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