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锣开道 |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死灰复燃 |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
来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
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盲人说象 |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安安静静 |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骨肉之亲 |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