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倒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例子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述异·徐庶成真》:“须臾,贼众纷纷弃甲倒戈而北。”
基础信息
拼音qì jiǎ dǎo gē
注音ㄑ一ˋ ㄐ一ㄚˇ ㄉㄠˇ ㄍㄜ
繁体棄甲倒戈
感情弃甲倒戈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
近义词弃甲负弩、丢盔弃甲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度日如岁(意思解释)
- 十万火急(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敌众我寡(意思解释)
- 望风扑影(意思解释)
- 默不做声(意思解释)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释)
- 着手回春(意思解释)
- 荒淫无耻(意思解释)
- 经纬天下(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流里流气(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动魄惊心(意思解释)
- 断织劝学(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弃甲倒戈的意思解释、弃甲倒戈是什么意思由琼林苑-专业的汉语字词典与美文资料库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在此一举 |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
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
学以致用 |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枝对叶比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学而时习之 |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隳肝沥胆 |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