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嫌守义的成语故事


避嫌守义

拼音bì xián shǒu yì

基本解释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暂未找到成语避嫌守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嫌守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力所能及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晓以大义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自强不息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