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凶就吉的成语故事


避凶就吉

拼音bì xiōng jiù jí

基本解释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暂未找到成语避凶就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凶就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倒果为因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本位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帮纬国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星霜屡移 唐 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来去无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多才多艺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炙手可热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肝胆欲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