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半读
![半工半读](/d/file/titlepic/chengyu17056.png)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出处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例子邓小平《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职业中学搞半工半读是肯定的,城市中还应该发展一批职业中学。”
基础信息
拼音bàn gōng bàn dú
注音ㄅㄢˋ ㄍㄨㄥ ㄅㄢˋ ㄉㄨˊ
繁体半工半讀
感情半工半读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近义词勤工俭学
英语work-study program
俄语часть врéмени отвóдится труду,часть врéмени--занятиям
德语teils Arbeit,teils Studium(Werkstudium)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麻痹大意(意思解释)
- 胸无大志(意思解释)
- 离世遁上(意思解释)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释)
- 多谋善虑(意思解释)
- 起兵动众(意思解释)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释)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释)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释)
- 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文山会海(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千真万确(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可有可无(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半工半读的意思解释、半工半读是什么意思由琼林苑-专业的汉语字词典与美文资料库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
遏恶扬善 |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悬而未决 |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
假公济私 |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
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鬼烂神焦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饥肠辘辘 |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肝胆过人 | 胆量超过一般人。比喻有勇气,有血性。 |
下临无地 |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自命不凡 |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